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要闻聚焦
  4. 详情

守护重回故乡的普氏野马

日期:2020-06-09
来源:新疆日报
【字体:

晴空无云,炎阳炙人,这是卡拉麦里的6月。

一辆白色皮卡车像往常一样,独行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简称卡山自然保护区)。

“开到那片高坡。”副驾上的阿达比亚特是这支三人野马监测小组组长。经验告诉他,普氏野马喜欢爬到坡顶沐风而憩。接到指令,驾驶皮卡车的叶尔江·哈哈尔曼挂上3挡,踩下油门。

坡顶视线豁然开朗,500米开外的山头,一匹落单的成年野马露出半个马身。坐在车厢后排的木哈买提·布然汗跳下车,掏出A4纸大小的簿子和手持GPS,速记着发现普氏野马的时间、点位、植被情况等七八项数据。

准噶尔盆地东缘,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卡山自然保护区,栖息着野驴、鹅喉羚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一度在此消失的普氏野马是重点保护对象。普氏野马距今有6000万年进化史,是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马种,全球仅2000余匹。

1985年以来,我国从海外陆续引回普氏野马进行繁育。2001年,新疆在卡山自然保护区进行27匹野马的野化放归试验,普氏野马重新回到故乡准噶尔盆地。此后,监测员经年累月观测,为科研人员研究野马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设在保护区西南的乔木西拜野马监测站是监测员大本营,这里既是监测站,又是保护站。除日常观测,冬季补草,夏季补水,有时工作人员还要对生病受伤的野生动物施以援手。

工作七年,记下七大本监测报告和一大摞管护日记的木哈买提说:“救助过的小马驹,刚放归时还能分辨,一年后就认不得了,毛色、体型总在变。”

去年底,保护区普氏野马数量已达240匹。监测员见证着一匹匹小马成长,自己也从毛头小伙步入为人父母的年纪。

39岁的阿达比亚特进监测站工作足足有15年。一双女儿调侃他说:“一年到头不着家,天天跟着野马走,把我们也‘野化’了!”

监测员收入不高。在近乎无人区的监测站待了10年,叶尔江“每月就消费两条烟”,剩余工资全留给400公里外的妻女。有的人耐不住艰苦寂寞和清贫,离开了监测站。

木哈买提打小在城市长大,又有动物医学本科学历,“想过离开,但看到保护区内动物越来越多,又舍不得。”

今年以来,野马监测员已在保护区内观测到14匹新生小马驹,新疆境内普氏野马数量已超过400匹。

“这是一份事业,既然开了头,就要做下去。”阿达比亚特收起望远镜,一弓身又钻进车里。

时针走过晚九点,太阳依旧未落山,阳光洒向卡拉麦里赤红的岩石,把大地染得一片通红。白色皮卡车如同一叶小舟,游弋于红海之上,朝着下一个观测点远航……

守护重回故乡的普氏野马-温泉县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