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要闻聚焦
  4. 详情

搬出危旧房 圆了安居梦

日期:2020-06-19
来源:新疆日报
【字体:

阿克陶县托尔塔依农场安居房。 □本报全媒体记者 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2017年10月15日,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克其克萨依艾日克村村民买买提·哈咋提(左一)一家乔迁新居。 □胡章席摄

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2019年9月3日无人机拍摄)。□刘是何摄

2018年12月19日航拍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整齐划一的住宅区。 □李 飞摄

米尔其克村是温泉县查干屯格乡一个边远村庄。近三年来实施的美丽乡村工程,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于苏甫·艾尼摄

2012年5月15日,疏勒县巴仁乡尤卡克巴仁村安居示范点,村民达吾提与妻子在布置新家。 □本报全媒体记者 崔志坚摄

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外景。 □本报和田记者站 许晓龙摄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近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区把农村低保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昔日墙裂、顶漏、进风雨的旧房,被今朝壁固、瓦全、抗寒暑的新房所替代,农村贫困群众不仅住进了水、电、暖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房,圆了多年的安居梦,还有了环境优美的外部生活环境,享受到了现代文明。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区共建设农村安居房169.48万套,近700万各族农牧民群众实现住有安居、住有宜居。2019年底,我区彻底结束了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的历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区继续推进7.5万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6月底前,确保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未脱贫摘帽的10个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如期竣工。

1 安居开启新生活

6月15日10时,夏克尔·克来马洪的妻子开始清理房间卫生,这是她每天吃完早餐后的第一项“工作”。夏克尔家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哈拉奇乡阿合奇村,一家人世代生活在这里,和以前的传统牧业村相比,夏克尔能详详细细地说出很多阿合奇村发生的变化。

“在党和政府关心帮助下,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幸福的事说也说不完。最令人开心的是我家搬进了楼房,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夏克尔说。

夏克尔的新家在阿合奇村苏鲁库勒小区里,新家已经住了快两年了。2017年底,听说村里建小区,盖安居房,贫困户还可优先选购,夏克尔赶紧报了名。

“盖好的房子我真是越看越满意,所以一接到入住的通知,我就赶紧搬了家。”夏克尔说。

夏克尔搬家的那一年,克州共计新建农村安居房10346户,苏鲁库勒小区里的344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12栋楼的小区将曾经分散居住的村民们聚在了一起,不仅房屋安全更有保障,邻里之间也更方便走动。

农村安居工程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小区,契合了哈拉奇乡城镇化建设发展,进一步满足农牧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搬进新家的村民们开始思考新的增收方式。村民们在小区周边的店越开越多,店铺的经营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依沙克别克·买买提玉山还没搬进小区,就看到了小区周边的商机,依托好政策,依靠扶持资金,依沙克别克投入10万余元资金,在小区的门面房里开了家快餐店。“小区居民集中,村委会就在小区里,上下班的村民都可能成为客源,我觉得这个地理位置最好不过了。”搬进小区没多久,依沙克别克的快餐店就开业了,开业伊始,依沙克别克就推出了抓饭、炒面、炒菜等30余种餐品。

快餐店的盈利情况,果然没有让依沙克别克失望,如他所料,来快餐店的客人络绎不绝。开业以来,每月纯收入都能达到6000元以上,生意好的时候,一天的流水就能达到4000元左右。

快餐店生意红火,很快就出现了服务人员短缺的情况,依沙克别克又在村里招聘了2名贫困户到餐厅工作。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小区和周边的绿化及配套设施,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带动更多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哈拉奇乡党委书记李杨成说。

2 新房宽敞村貌美

6月16日,走进富蕴县吐尔洪乡阔克铁列克村,整齐划一的安居房、平整洁净的街道映入眼帘。62岁的沙吾提江·卡德尔说:“党的安居工程,让我们住进了新房,各方面都有了以前不敢想的变化,日子越过越幸福了。”

2014年底前,沙吾提江还和儿子儿媳妇,住在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内。“遇到下雨天,院子里的泥巴,总是把屋里屋外弄得乱七八糟。”沙吾提江说,安居工程实施后,他和儿子们都住进了新建房屋,几间房屋连建在一起,大家各有各的生活空间。

沙吾提江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住上安居房后,他专门把院内闲置的地方收拾出来发展庭院经济,如今他已经成为增收的一把好手了。

2014年底,阔克铁列克村整体搬进了整齐划一的新村。如今,每家每户都通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再也不用为各种恶劣天气而担心,这让阔克铁列克村的村民都喜上眉梢。

据了解,2014年底前,这个拥有156户670人的村,还是一个山区特困村。低矮的土坯房、落后的基础设施、脏乱差的村庄环境,困扰着阔克铁列克村的村民。2014年初,自治区山区特困村整村推进试点工作在该村启动。

说起阔克铁列克村的变化,时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胡艳春印象极为深刻。“当时我到村里,看到好多土坯房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盖的,已经破烂不堪。”胡艳春说,2014年初,吐尔洪乡争取到了首个贫困村整体推进项目,工作队、村“两委”也积极协调参与,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后,阔克铁列克村快速进行了集中改造。仅仅一年的时间,村民们不仅全部住进了新的安居房,而且绿化美化了街道、新建牲畜棚圈,配套建设节水灌溉、渠道等基础设施,昔日的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住上新房的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明新风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逐步树立。

阔克铁列克村,只是富蕴县实施整村推进和加快安居工程建设进程的一个缩影。自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已有8366户农牧民住进安居房。今年,富蕴县还将继续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年底前将新建完成649套安居房。

3 住得舒心又安心

盛夏时节,走进喀什地区泽普县赛力乡荒地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安居房,色彩斑斓的农民画,一望无际的果园。

曾经的荒地村是名副其实的“一片荒地”。人多地少,农民年年种田,年年吃不饱。如今眼前的景象很难与“一片荒地”联想到一起。

“那都是过去了,现在村里哪里还有荒地的影子?”村民努尔艾合麦提·努如孜说。

努尔艾合麦提家的客厅里,摆放着沙发、茶几、电视机,卧室床头上方,挂着努尔艾合麦提一家的合影,厨房里燃气灶、冰箱、抽油烟机一样不少。8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里水、电、气、厨、厕、浴一应俱全。

努尔艾合麦提回忆,小时候一家人住在四处透风的土坯房内,冬天屋内感觉像冰窖一样,日子非常艰辛难熬。到了努尔艾合麦提这一代,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不再有,但是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如今,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为了能让村民告别土坯房,住进安全舒适的安居房,2011年泽普县开始实施安居工程。

“我们村共有448户村民,目前建成安居房424套,除去住在养老院的孤寡老人等,村里所有的人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安居房。”荒地村党支部书记吐逊江·吐鲁甫说。

搬进安居房后,努尔艾合麦提和妻子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多赚钱把新家布置得更舒适。

“我妻子在村里开了一家饭馆,一年收入少说也有2万元,加上我打工挣的钱,一年收入6万元左右,现在,不仅住得好、吃得好,挣得也多。”努尔艾合麦提说。

努尔艾合麦提告诉记者,搬进新家后,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以前的旧房子我们不愿收拾,村里的巷道也都是土路,每天进出都是土,现在村子里都是柏油路,家家户户院子里都干干净净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能不好吗?干活都比从前有力气。”努尔艾合麦提竖起了大拇指。

荒地村村民住进安居房后的变化,是泽普县安居工程实施后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泽普县共建设安居房3.5万余套,惠及14万多农牧民群众,解决了农牧民群众最现实、最重要、最紧迫的住房安全问题,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使他们有了乐业的基础。

十年来,泽普县更是把安居工程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各类培训,农民的劳动技能大幅提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就近参建,投工投劳、互帮互助,投身安居工程建设,许多建房农户逐步成长为农村工匠,甚至成为工程队队长或项目经理,影响带动各族群众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也为各族贫困户增收致富拓宽了路径。

搬出危旧房 圆了安居梦-温泉县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