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要闻聚焦
  4. 详情

“输血”“造血”并举 实现互利共赢

——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观察

日期:2019-09-02
来源:新疆日报
【字体:

8月30日,在第十届科洽会上,新疆紫晶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展出的高新农业LED植物工厂吸引了参会代表的眼球。 □本报记者甄世新摄

□本报记者/谢慧变

8月29日,阜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者学亮一大早就来到位于昌吉市的新疆农业博览园,参观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科洽会”)。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展区,者学亮被一套智能化施肥系统所吸引。“该系统是第九届科洽会签约项目的成果,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副总马吉伟介绍。

2002年,新疆第一届科洽会举办。18年来,同一个地方,不同企业的技术需求得到满足,借助新疆与内地、院企之间的科技合作,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在新疆落地、转化,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科技成关注热点

“原本打算扔掉的几只螃蟹,竟奇迹般活了。”8月29日下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展区内,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利胜不敢相信眼前所见,又拿了几只螃蟹试验,结果一样。

这次,郑利胜带着公司养殖的螃蟹参展,想借机扩大公司影响力,找到合作对象。结果螃蟹没扛住,第一天下午就奄奄一息了。就在郑利胜准备扔掉时,恰巧被克拉玛依展区的王耀武看到。

“放到我的食品脱毒机里试试?”说罢,新疆康凯汇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耀武就把螃蟹拿走了。10分钟后,他叫来郑利胜,郑利胜一只一只仔细看,脱毒后螃蟹变精神了。

一个水箱外加几个智能化按钮,看起来很简易的装置,却能对叶类、果类、肉类等十几种食品进行脱毒。“脱毒后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也更健康。”王耀武说,公司正在大力推广这款产品。

克拉玛依展区和伊犁展区相隔50米,借助科洽会,原本不相干的两家企业产生了合作。当天下午,两人就签订了200万元的框架合作协议。郑利胜说这是意外收获,王耀武感慨科洽会3天时间太短。

从克拉玛依展区出来,没多远记者就被人流中的智能机器人所吸引。晨检机器人仅需3秒便可以检测出手、口、眼及体温是否正常,旁边的助教机器人,正在向围观的人群演示如何进行幼儿教学。

一个人同时操作两个机器人,昌吉市智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丰喜有些忙不过来。刚演示完,就有人现场预订了助教机器人。

记者注意到,展区内,智能轮椅、智能眼镜、VR(虚拟现实)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产品赚足了眼球。

■交流更深入合作更紧密

开幕式当天上午,新疆农业博览园二楼会议室里,3场专题讲座同时进行。“区域创新与成果转化”“‘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科技支撑新疆农业发展”,3场讲座主题切合新疆发展实际,专家讲得透彻,参会者听得认真。

讲座结束后,不少人围着专家咨询,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协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正看了看时间,匆忙离开。原来,下午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家与中科院专家有一场面对面的交流会。会上,李军正提出了5个问题,有些问题现场得到了指点,还有些问题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样的交流方式是第一次。”李军正说,原来公司有技术问题,都得到处找专家解决,现在是专家为企业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和李军正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新疆中农智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阿布都卡依木·阿布力米提,他说,专家现场指导技术,让他对一些技术难题有了新的思路。

科洽会为中科院科技成果在疆转移转化搭建了有效平台,成为科技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陈曦说,借助科洽会,中科院各分院、各省市企业、科研单位与新疆的一批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实现了互利共赢。“十三五”以来,通过科洽会,中科院相关单位与自治区有关企业签约70余项,签约金额超过150亿元。

■科洽会品牌优势凸显

随着我区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洽会也在不断进步与成长,展洽规模、参会单位等不断增多。

记者了解到,第十届科洽会有中科院系统9个分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共70余个研究所参加;自治区14个地州市、兵团各师市和456个自治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860余个项目、1700余种实物参展;内地14个省市参加。科洽会的品牌优势逐步凸显。

河北名宏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晓辉带来的块状饲料引来不少人驻足。把各种垃圾分类后重新加工成块状的饲料或者燃料,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范晓辉说,借助援疆优势,该项目已经和新疆的公司进行了合作,未来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打开中亚市场。

展厅内,图文与实物相得益彰,现场互动、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加上酷炫的外观设计,现场科技味十足。而兵团展区中央的一位老人格外引人注意,他身边的展台上放着十几本专利证书,几个敞开的塑料袋内放着辣椒、玉米、豆子等十多种作物种子,每种种子上面都放着一个生锈的、制作粗糙的铁制品,加上老人朴素的穿着,着实吸了不少“粉”。

老人名叫蒋德胜,来自兵团第二师22团,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发明家。他向参观者解释,这个铁制品是控制播种粒数的。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科洽会,“以前没想过参加这样的展会,来了之后不仅看到了高科技产品,开阔了眼界,还找到了合作伙伴。”蒋德胜激动地说,“以后每届都来!”

“输血”“造血”并举 实现互利共赢-温泉县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