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要闻聚焦
  4. 详情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记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

日期:2019-09-24
来源:新疆日报
【字体:

□本报记者/张治立

9月22日,记者来到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采访,库尔班·尼亚孜是该小学校长。库尔班自办的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已年满16岁。这些年来,一批批孩子走进内初班、内高班和大学,一拨拨孩子的家人希望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一个个荣誉与库尔班紧紧拥抱……收获的背后,是他献身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

立恒心 让下一代走出贫困

作为从前进镇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就选择教育事业的库尔班,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库尔班的父亲给他取名“库尔班”,是希望他长大后做一个像库尔班·吐鲁木那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人。

库尔班上小学时,就萌生了一个愿望——将来一定考上大学,走出贫困的乡村。

1982年,库尔班圆了大学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他连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但他认为自己的普通话发音不准,不能耽误了学生,于是1995年辞职去做生意。

走南闯北做生意才几年,库尔班便成为全镇最富裕的人。他深知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文化知识的好处。同时,看到乡亲们因不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敢外出务工、缺乏文化难以走出贫困的状况,他决定办一所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本着让下一代人能够学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摆脱贫困束缚的强烈愿望,库尔班立下恒心:再苦再难也要把学校办下去,让孩子们走出去。

树匠心 让孩子和家长满意

建校舍操场、聘汉族教师、做家长工作……2003年5月,库尔班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终于落成。

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李永红,是库尔班聘请的第一批教师之一。她回忆,由于孩子们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上没有任何基础,很多家长在支持孩子学习上观望犹豫,库尔班的压力很大。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必须办成功。

孩子们在学校寄宿,他们吃饭、走路、坐姿、睡觉等每一个细节,都由老师引导。刚开始,孩子们称老师“保姆”。

从外地请来快板老师,教孩子们打快板培养学习兴趣;找电视机、录音机来辅助学习……相处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称老师为“妈妈”或“爸爸”。

等到孩子们能规矩地听讲、认真地写作业、清晰地喊“老师”时,家长们发现孩子确实懂事了、学到知识了。而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库尔班的匠心浇灌的。他说,教书育人,就得秉持工匠精神。

学国学 让中华文化进万家

“在这里,我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接触了书法、快板、古筝、二胡、腰鼓、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六年级学生亚尔买买提·亚库甫说。

办起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后,库尔班帮助孩子们“学语言促能、学国学养德、学国史明智”。

刚开始办学时,库尔班在校园里挂起孔子画像,每天课间操,他带领全体师生面对孔子画像庄重地行鞠躬礼。2014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建起了新校区,立起了孔子雕像,建起了少年宫,学校的国学文化氛围更浓了。

这几年,库尔班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他每次利用外出参会或受奖的机会,虚心向其他参会代表、先进典型请教,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回到家乡后,他再把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编写成宣讲内容,给师生们宣讲,给基层干部群众宣讲。

通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这个平台,库尔班向学生传播中华文化,并引导学生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转变家长思想观念。除此之外,他还牵头成立中华文化推广中心,带动前进镇及周边乡镇群众融入到中华文化海洋之中。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温泉县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