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西大桥 9月25日,乌鲁木齐市民在西大桥上观看灯光秀。□本报记者周鹏摄
□本报记者/赵春华 任华
9月25日20时,夜幕降临。当《我和我的祖国》的动人旋律缓缓流出,绿树掩映中,五颜六色的鸟巢灯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点燃”了乌鲁木齐的夜。
一条色彩艳丽的艾德莱斯绸带蹁跹而至,“飘”过西大桥周边由25栋高层建筑组成的巨幕,与一路之隔的红山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双主视角、双舞台全景区联动的环绕立体多媒体画面。
在这个360度的广阔舞台上,中国梦、大美新疆、城市之光、丝绸之路4个篇章徐徐展开。
从驼铃阵阵的沙漠驼队,到飞速驰骋的中欧班列,从生生不息的胡杨林,到体现当代交通发展水平的高铁,时空的不断穿梭,是新疆发展成就的一幕幕缩影。在中国结、大红灯笼等景象的辉映下,一片寓意着吉祥如意的中国红映透了天空,滚动出现的“祖国万岁”字幕大气磅礴。放飞的白鸽、冉冉升起的孔明灯给这座城市的夜晚增添了灵动的元素。
夜色愈浓,灯火更甚。跟随着流动的图景,站在西大桥上遥望,空中玫瑰与光束灯交相辉映,红山披上一袭五彩的霓虹衣裳,以娇艳而不失大气的容姿,迎接着熙攘人群。喜庆红、高贵黄、梦想蓝、生机绿、神秘紫……在灯光和声效的配合下,红山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动静皆宜、高低错落。亭台楼榭熠熠生辉,让人禁不住心向往之。
灯火阑珊处,已是另一番热闹景象。驻足观看的市民扶老携幼,有的倚栏远眺,手指着远方,笑脸盈盈;有的将手中的镜头对准不断变幻的美景,闪光灯“咔嚓咔嚓”应接不暇;有的则手持国旗,与祖国同框,记录这难忘的瞬间……
看到眼前的一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90岁的张桂林感慨万千:“我1960年转业到新疆工作时,老百姓住的都是破旧的平房。现在新疆一年一个样,社会稳定,各族人民生活安康,我都觉得自己还年轻,幸福的日子过不完!”
“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的后代,我跟随着父亲的足迹见证了乌鲁木齐的日新月异。老城区改造让周边焕然一新。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新疆越来越繁荣。我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学生杨雪亮说。
尾声,朵朵绚丽的礼花在巨幕之上腾空而起,极尽芳华。穿梭来往的车辆,汇聚成条条明亮的光束,和五光十色的夜景交融,灿若星河。让人禁不住感叹,繁花似锦,长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