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海峰
10月4日上午,赵兰轩如往常一样,在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的烈士事迹陈列馆为观众讲解。
她正在讲述民族团结英模——驻疆部队某团战士贺昌富的故事。这位年仅24岁的战士,为救一位哈萨克族男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来,哈萨克族男孩到山东找到贺昌富的妈妈,把老人认作妈妈……
赵兰轩动情的讲述,让许多观众泪光闪动。
“看到观众的反应,我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做讲解员最开心的是能迅速接收到观众的反馈。”赵兰轩说。赵兰轩生于1991年,2013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工作。很快,她就发现做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并不简单。
“以前我以为讲解员只是解说,入行后才知道更重要的是引导观众思考,和观众互动。讲述的史料既要准确无误,还要有充沛的情感,能引发观众共鸣。”赵兰轩说。
今年3月27日,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专题展览正式揖客。这是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专门推出的特展。开展前一周,赵兰轩和同事们每天加班到凌晨三四点。3万多字的解说词必须准确无误地熟记,还要化为自己的语言,声情并茂地向观众传递。“这个展览的史料非常丰富,大家准备了一年半,最后通过我们的讲解来向观众呈现,必须要做好!”赵兰轩笑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展览受到了各方观众的高度评价。
今年9月,赵兰轩参加了“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复赛时,赵兰轩的“命题作文”是讲述黄继光烈士。面对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她选取了家书这个极其生活化的小角度切入。“黄继光牺牲前半年,给妈妈写过一封信。得知儿子为国捐躯,妈妈给儿子也写了一封信。我的演讲差不多是母子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其中的家国情怀特别感人。我流泪了,观众也泪流满面。”
做了6年讲解员,赵兰轩说自己有一种使命感,她告诉记者:“观众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不仅仅要讲好英烈故事,还要研究发掘英烈事迹,用更贴近百姓的方式,更贴近人心地传播英烈精神。”